据路透社消息,康菲石油公司的五位消息人士爆料,康菲石油将裁员20%~25%,以全球现有员工规模来看,将有2600-3250名员工面临失业风险。消息一出,康菲石油股价下跌3.9%,至95.11美元。
康菲石油发言人丹尼斯·努斯(Dennis Nuss)在回复路透社时表示:“大部分裁员工作将在年底前完成。”两位消息人士称,新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方案将于9月中旬公布,整个重组计划预计2026年全面收尾。
01. 精简机构 降本裁员
康菲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Ryan Lance在内部视频会议中透露:“随着我们精简组织机构、剥离系统中的冗余工作,所需岗位自然会减少。”他直言,成本劣势已成为公司竞争的“绊脚石”。目前,康菲石油的可控生产成本比竞争对手高出每桶2美元,且这一成本从2021年的每桶11美元攀升至2024年的13美元,持续上升的成本让公司逐渐落后于同行。
康菲石油这次裁员并非临时决策,而是在整合资源、提升运营效率目标下的必然举措。早在今年4月,就有消息称公司已聘请波士顿咨询集团(BCG),为内部名为“竞争优势”的重组项目提供支持。该项目的目标很明确,即通过集中服务、消除重复岗位、简化组织层级,实现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。
这一重组还与康菲石油的业务整合深度绑定。在完成去年对马拉松石油价值225亿美元的收购后,康菲石油一直致力于削减成本。康菲石油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瑞安·兰斯(Ryan Lance)曾表示:“马拉松石油公司能够带来高质量、低成本的供应库存。”
而在上个月,康菲石油在第二季度财报中也透露,在完成马拉松石油公司的资产整合后,有望获得超10亿美元的一次性收益。此外,还宣布到2026年底,将实现10亿美元的成本逐步削减和利润率提升。而此次裁员,或许正是公司深度整合资源、提升运营效率的进一步努力。
即便如此,也未能缓解业绩压力,康菲石油第二季度净收入仅为20亿美元,创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以来的最低值。业绩与成本的双重压力,让裁员成为“必然选择”。
02. 多重压力下的裁员潮
值得关注的是,康菲石油的裁员并非个例。自2024年以来,全球油气行业正在掀起一股“裁员潮”,多家行业巨头陆续跟进,试图通过人员优化来应对不断变化的油气市场。
同为美国石油巨头的雪佛龙,今年早些时候便宣布了裁员计划:到2026年裁减15%-20%的全球员工,按现有规模估算,最多将有8000人失业。雪佛龙表示,此次裁员是“技术升级驱动的广泛组织架构调整”,最终目标是节省20-30亿美元成本,同时提升运营效率。
欧洲油气巨头英国石油公司(BP)的动作也不小。据披露,BP计划在年底前裁减约6200个公司职位(占其办公室员工总数的15%),同时削减4400个承包商职位。BP明确,这一系列动作是为了实现20亿美元的结构性成本削减,以应对行业环境变化。
▲宣布在2024-2025年裁员的油气公司 信息来源:路透社
从区域市场看,油气行业的“精简压力”同样显著。据路透社发布的信息来看,宣布在2024-2025年裁员的油气公司计划裁员总人数超2万人。《休斯顿纪事报》数据显示,仅美国德克萨斯州,今年夏天以来,上游油气行业(涵盖勘探、开发等环节)已裁员近3000人。当地钻井数量减少与油价波动,都在预示行业正经历更广泛的结构性转变。
深究背后原因,全球油气巨头集体的“裁员节流”,是多重压力叠加的结果。一方面,石油需求增长出现疲软。尽管全球经济逐渐复苏,但油气需求增长未达到预期。部分地区受能源结构调整、经济增速放缓影响,对传统油气的依赖度下降。另一方面,开发运营成本持续攀高。2024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.5%,与此同时,开发成本在过去五年却翻了一番。运营成本也在不断升高,以康菲石油为例,每桶2美元的成本劣势已影响竞争力,而全球供应链波动、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,进一步推高运营成本。此外,能源转型带来的逆风压力。当前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,油气企业面临“传统业务收缩”与“新能源布局”的双重任务,资本需重新配置到更具前景的新能源领域。
从行业层面看,此次“裁员潮”或许是油气行业加速“提质增效”的信号。一方面,企业通过精简组织、引入技术升级(如雪佛龙的技术驱动调整),提升传统业务效率;另一方面,成本节省的资金可能会更多投向新能源领域,助力企业在转型中抢占先机。
整体而言,这场全球油气行业的“裁员潮”,是行业在需求、成本、转型三重压力下的自我调整。对传统油气巨头来说,裁员只是应对短期挑战的手段,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,平衡传统业务稳定与新能源布局,才是长期发展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