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话:0754-88650988
关闭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职场资讯 > 行业动态

缺人!近百万岗位,汽车人有活儿了!

  近日,“绿领”人才的百万缺口引发了一波关注。

  目前,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识,低碳经济领域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。数据显示,为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,全球需新增3000万与碳中和相关的专业人才。另有数据显示,我国“十四五”期间,“双碳”领域的人才需求近百万人,但目前相关从业者仅十万人左右。

  具体到汽车行业,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,既是落实国家“双碳”战略的重要支撑,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。汽车“绿领”人才情况如何?

  “绿领”人才短缺且缺口呈扩大趋势

微信图片_20250714133550.jpg

  “比如我们已经是年产3000万辆汽车的一个汽车大国,要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,使得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二氧化碳排放更少,一直到最后是零碳材料,这个过程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参与其中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在央视节目中说。

  汽车行业对“绿领”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。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(天津)有限公司清洁燃料技术室主任吴春玲介绍,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汽车行业单独的“双碳”人才需求数据,但从“十四五”期间整体“双碳”人才需求近百万人来看,汽车行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,其人才需求占比不容小觑。

  目前,“双碳”领域整体从业者仅十万人左右,汽车行业也面临着类似的人才短缺问题,且缺口呈扩大趋势。汽车行业正朝着低碳、零碳方向发展,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不断扩大,传统燃油汽车节能减排要求也越来越高,中国汽车出口量大增、国际化加速,对“双碳”人才的需求缺口将进一步加大。

  领英中国区总经理王茜解读,整体来看,“绿领”职业版图正迅速扩展,涵盖环境科学家、工程师、可再生能源专家、绿色制造顾问等多个角色,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
  全球层面,绿色人才供需正呈现结构性失衡。据领英数据显示,2023年全球绿色岗位需求同比增长超过11%,而相应人才供给仅增长5.6%。若这一趋势持续不改,到2050年,绿色人才缺口可能扩大至101.5%,将对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构成实质挑战。

  汽车行业作为“双碳”战略落地的核心产业,正成为绿色就业增长的关键引擎。尤其在电动汽车赛道,绿色技能与岗位需求同步跃升。以动力电池测试、汽车电气系统、锂电池开发等技能为代表的“绿领能力”,正快速成为汽车行业人才结构的新标配。此外,正在编制的机动车“国七”标准中,碳排放将首次纳入管控范围,并且扩展至制动系统等非尾气排放领域。

  复合型“绿领”需

   兼具技术与低碳素养

  在“双碳”这一重要领域,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早已不再局限于特定范畴,而是广泛渗透到了各个行业的不同岗位之中。

  聚焦汽车行业,吴春玲介绍,在战略规划层面,“绿领”岗位主要是ESG(环境、社会和治理)工程师,负责制定和执行公司的ESG策略及行动计划,确保ESG目标与公司整体战略相一致,统筹协调各业务部门,推动ESG战略在产品价值链上下游的实施,整理和分析企业在环境、社会和治理方面的绩效数据,负责编制年度ESG报告,为决策提供支持。

  在研发部门,主要有新能源汽车工程师、低碳材料研发工程师、电池技术研发工程师等岗位,负责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研发、低碳材料的应用研究、电池技术的创新等,以提高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碳排放,同时要学习了解最新的碳足迹核算与管理相关的标准法规。

  在生产部门,主要有绿色制造工程师、能源管理工程师等,主要职责是优化汽车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,推广绿色制造工艺,降低生产环节的碳排放。

  而在质量与认证部门,主要有岗位碳排放核算与管理工程师、质量认证、合规与评价工程师等。主要职责是负责汽车产品碳足迹核算与管理,依据国际标准(如ISO 14067)或国内相关标准(如《乘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》)对汽车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进行核算,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标准法规。

  从企业用人角度出发,王茜认为,“绿领”人才的核心在于具备技术实力与低碳意识的双重能力。相比简单地划分岗位,更应从技能视角理解其本质需求。

  以汽车行业为例,绿色转型所需的“绿领”人才需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、汽车电气与电子系统、绿色材料应用等关键工程技能;同时,还需具备对行业绿色合规与ESG体系的深度理解,如碳排放核算与披露、供应链绿色审计、ESG标准及报告体系运用等。可以说,未来真正具备竞争力的“绿领”,是能够跨越技术与可持续边界的复合型专业人才。

  加快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

  人才缺口如此巨大,但遗憾的是,毛新平指出,就全球范围来看,我们还没有一个碳中和相关的专业或者学科。构建完善的碳中和学科体系、加快相关人才培养,无疑是眼下亟待推进的重中之重。

  吴春玲建议,高校应加强“双碳”相关专业的建设,如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。课程设置应涵盖新能源汽车技术、低碳材料、能源管理、碳足迹核算等多个领域,同时注意设置交叉学科课程,涵盖低碳经济学、碳金融与碳交易、数字孪生与碳中和建模等,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,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。

  针对在职人员和转岗人员,汽车企业应建立自己的“双碳”人才培训体系,通过内部培训、导师制等方式,帮助员工快速掌握“双碳”相关知识和技能,充分利用其在研发生产上已经积累的经验,补充最新的标准法规要求。

微信图片_20250714133556.jpg

  与此同时,加强高校、科研机构与汽车企业的合作,共同开展“双碳”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项目。通过产学研合作,促进知识的转化和应用,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。

  王茜也持类似观点,她指出,汽车行业应从人才“培养、转型、吸引”三个维度协同发力:

  校企联动,构建产教融合新模式。高校应加快绿色专业体系建设,同时鼓励汽车企业深入参与人才培养全链条,通过实习实践、共建实验室、产学研一体化项目等形式,将真实产业场景和绿色实践能力融入教育体系,提升毕业生的职业适配度与绿色意识。

  推动职场人才绿色技能再培训。仅依靠外部招聘已难以快速弥补绿色技能缺口,企业应更加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与转型。车企可利用平台工具,系统化在线培训提升员工的绿色技能水平,推动现有员工完成绿色知识的补充与技能再武装,向“绿领”人才转型升级。

  增强行业吸引力,打造“绿领”职业文化。企业在明确“双碳”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承诺的同时,若能通过员工故事、绿色实践案例、ESG项目展示等方式讲好“绿色雇主”故事,更能吸引年轻一代对绿色职业的兴趣和认同,这不仅有助于吸引新兴人才进入汽车行业,也能增强行业整体的可持续人才竞争力。

  一个好消息是,今年,“碳中和科学与工程”专业首次被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,并在北京师范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3所高校率先获批设立。

  面向未来,随着智能制造与绿色能源技术的加速融合,汽车业将持续释放大量绿色就业机会。可以预见,“绿领”不仅是人才增长的新蓝海,更是驱动汽车产业向高质量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引擎。


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
客服服务热线
0754-88650988
微信公众号
手机浏览

CopyRight©2024 YYO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市九鼎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证编号:粤B2-20050302号

地址:广东省汕头市珠港新城龙光世纪商务中心10幢1103 EMAIL:ok@yyok.com

用微信扫一扫